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江西新闻 >

让“草根人才”大有作为 ——鄱阳县壮大人才队伍助力脱贫攻坚速写

时间:2020-08-24 01:23 浏览:

                                                叶嵩  张林湖  本报记者 陈绍鹏     在鄱阳县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活跃着许多“草根人才”。通过评选、培育、激励等途径,该县激活人才“源头活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厚植沃土,留住“海归农民”     佘贻谋,一位来自香港的美国密歇根大学高材生。2015年,他将户口从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香港迁至鄱阳,从一名香港白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鄱阳群众,埋头搞起了农业产业。     “不管是县政府还是我们镇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关心真的是无微不至,这个说心里话真的没有想到他们会做这么多。”江西省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佘贻谋感动地说。     引人才“活水”,育产业“良田”。鄱阳县针对外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创办企业的,无论是在项目用地、资金奖励,还是担保贷款等政策上都给予了最大的扶持。正因如此,满腔热血的佘贻谋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鄱阳,在谢家滩镇创办了江西省元宝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扎实的人才政策帮扶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佘贻谋的吴茱萸、贡菊、玉竹等5个中药材基地已初具规模。公司自创办以来也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江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称号,而他个人也荣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江西省“优秀创业者”、上饶市首届“饶城英才”、上饶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获取荣誉的同时,佘贻谋和他的公司也肩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2017年,他捐出100万元,帮助了31位贫困大学生和549户贫困户,连续3年无偿提供800亩中药材种苗木,帮助贫困户脱贫。     创优平台,培育“大学生农民”     “父辈们都希望我们好好读书,逃离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我大学毕业后,又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继续做了农民。”鄱阳县西分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训才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江训才,是鄱阳县银宝湖乡西分村第一个返乡创业大学生。看上去有些稚嫩的他,心里却有着一个宏伟的目标,那就是,有朝一日将“十三五”重点扶贫村——西分村打造成鄱阳湖边远近闻名的黑芝麻村。2016年,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帮助扶持下,江训才带头发起成立了江西返乡创客群和江西新农人联盟及其农夫市集。当年,江训才旗下公司系列黑芝麻产品,就实现年销售11万元。如今,他的黑芝麻种植面积已达200亩,黑芝麻深加工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带动村民致富30余人。江训才仅是鄱阳县返乡创业大学生的一个缩影。     学子创业、政府助力。鄱阳县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精选优质项目培育,出台相关创业帮扶措施,为返乡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2015年以来,该县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10批次600余人,目前已有40余人回乡创办或联办了致富项目、13人领办了新经济组织、14人由于表现优异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   眼光向内,挖掘“本地田秀才”     “我是地地道道的高家岭镇人,从事大棚蔬菜生产20多年了,也是第一个为自己种植的蔬菜注册商标的人。我现在还有一个身份是高家岭产业部的主任,担负起了谋划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任。”鄱阳县高家岭镇蔬菜种植能手张成明这样介绍自己。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张成明成立了鄱阳县首家大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鄱阳县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成员128户,种植面积680亩,并注册了“牵牵”牌商标。结合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合作社实现了统一规划、种植、收购、销售,使村里的蔬菜产业从小户散种变成了规模种植。2018年12月,由政府主导,以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成立了鄱阳县蔬香园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扩建了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年产值达1800万余元,带动了10个村27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技术带头人的专长,鄱阳县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在充分听取百姓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当起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该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水平,抓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管理,大力实施“草根人才”工程,把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选出来、培养好、用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用好一个人才,激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批群众。目前,鄱阳县中药材种植领域聚集了人才300余名,水产养殖领域聚集了180余名,蔬菜种植领域聚集了600余名。各领域“草根人才”的带动引领有效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