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国际合作 智引治理

时间:2023-03-08 00:51 浏览:

解决“垃圾围城”是关乎民生工程的“大事”,随着世界银行贷款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启动,如今浙江省宁波市已完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改革。目前,宁波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3.4%。

“小事件大民生”

分类示范成效不断增强

宁波强化“1+4+9+N”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贯通“市、区、街镇、社区、物业”五级,数字化、固定化、实时化预警流转。同时完成全市1616辆生活垃圾运输车在线监管,车载视频、定位设备安装率100%,15座集中处置设施厂监控视频接入率100%,实现垃圾分类源头、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闭环式“掌上监管”。

宁波市持续深化四色榜单,重点围绕分类质量、垃圾包、整体环境等方面开展集中整治。以行业为主心骨,严格执行控塑管理规定,全市A级景区餐饮场所、星级饭店食堂都不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吸管,76家正常营业的星级饭店已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典范学校”“无废学校”,开展“青春时尚 分类有我——阿拉学子来分类”大学生挑战赛、“校园童行”线上研学活动。动员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志愿者先锋力量。截至2022年10月底,通过WE志愿服务平台全市共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岗位(活动)3369个,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9.014万人次,累计信用时长36.495416万小时。

在生活垃圾“四分类”基础上,宁波进一步完善“大分类”体系,推进装修(大件)、园林绿化废弃物分类收运处置及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目前宁波市有装修(大件)垃圾分拣处置设施28座,总处置能力每年750万吨;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2022年累计协同处置25万吨。全市建成标准化分拣中心11座,城镇范围已建设可回收物回收站点4145处,其中智能回收站点2130处。

“小细节大安全”

逐步健全闭环管理机制

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宁波市先后印发生活垃圾中转、处置设施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等通知,督促收运处置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成全市15座生活垃圾处置厂、10座大型中转站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及5处易积水点位积水液位仪安装,实现信息化监管。

组织专家团队对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开展安全专项“巡诊”,实地察看处置企业设施运转、制度执行情况,对配电汽机间、渗沥液收集处理、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危化品仓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情况,以及检维修、登高、吊装、动火等高危作业执行台账进行检查。

2022年累计核准建筑垃圾道路运输单位280余家、运输车辆4800余辆,办结建设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备案770余件,累计备案量达7600万吨。根据省市重点项目渣土处置“一项目一方案”保障清单,保障28个轨道交通项目及154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出土达1000余万吨。

“小创新大循环”

综合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宁波市不断推进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全面探索厨余垃圾热氧破壁液化技术。2022年3月起以慈溪市厨余垃圾处理技改项目形式规模化投产试运行,厨余垃圾固渣减量率超85%。该技术成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评审,成为2022年全国厨余垃圾处理新技术典型推广方案之一。

宁波启动“两点一房”标准化提升改造行动以来,鄞州区聚焦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在全市首创“星级垃圾房”评定工作,也开始了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零碳”管理的新机制。北仑区坚持“一种车辆收运一种垃圾”的原则,通过设点、配车、增人,搭建了城乡一体化的“小区(村)归集+环卫收运”定时定点定线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并依托环卫一体化改革,形成合力,倒逼各类垃圾分类主体落实投放管理责任。同时,以有害垃圾兑换日制度为抓手,北仑区强化“定期兑换+日常投放”源头管理,推行“线上报送+线下包装”规范交付,并委托北仑固废公司开展“上门收集+直收直运”一体化收运处置。

(魏光华 范奕齐 吴秉承)